
?
據新華社信息,12月15日,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國-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發表書面致辭時指出:
對于明年中國經濟實現整體性好轉,我們極有信心。
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,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,我們已出臺一些政策,正在考慮新的舉措,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,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。
未來一個時期,中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,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。
高層的這段話,有兩句要點。
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。
伴隨風向的轉變,過去三個月也有相關人士發出過類似的聲音,但是,級別如此之高的,尚屬先例。如果沒記錯的話,這是多年來國務院副總理級別高層初次重提“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”。
針對當前出現的下行風險……正考慮新的舉措……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。
新華社的這篇消息稿,包括導語只有三段話,劉鶴用了整整一段著重來談房地產,并且指出“正考慮新的舉措”,這也不可能是無的放矢。
當以上兩句關于房地產行業的評判,被帶入進“中國經濟好轉”的前提中,這意味著什么?
這意味著
不僅是高層正面直接肯定“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”,更重要的是意味著:措施底牌還沒打完,后面還會有大招。
這意味著
作為國民經濟支柱行業的房地產——其下行趨勢,已經成為影響明年經濟好轉的重要因素。
這意味著
不僅有信心解決房地產的信心和預期問題,更有信心實現中國經濟好轉。
簡而言之:房地產仍是經濟支柱,且還有底牌讓支柱再次堅挺起來。
近年疫情影響,經濟下行嚴重,樓市也同樣受到了不小的沖擊,11月13日,“金融16條”出臺,給樓市注入政策強心劑,而為落實這16條,“三支箭”相繼落地——“六大行授信支持房企、2500億民企融資開閘、房企股權融資恢復”,達到歷史寬松期,給樓市回暖提供了極大的支持。
近日,中央會議召開更是確定了拼經濟的主線,發改委表示要緊緊抓住年末沖刺時機,推動經濟回穩向上,蘇州、北京、杭州等多城土拍熱度已然確定了回暖預期,近20家銀行及其地方分行為30余家房企提供意向性授信,已披露合計金額超過3萬億元,大力度帶動房地產健康發展,提振樓市信心,行情即將出現大轉折。
我們有理由相信,中國定能解決房地產的信心和預期問題,更有信心實現中國經濟好轉。綜合來看,房地產仍是支柱,且還有底牌讓支柱再次挺起來。房地產市場風向回暖,結合目前房貸利率、稅收、開發商補貼等政策,買房均可享受不同程度的優惠。
在此背景下,我們認為,2023年大概率不會再聽到重點房企爆雷的消息;出險房企,只要不是病入膏肓的那幾家,人努力天幫忙,多數都會轉危為安。
那么,2023年還有什么牌可以打?
大會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:“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”。
支持剛性需求一直都存在,但改善性住房需求的釋放,遠遠還沒達到預期。
再者,剛需手里沒多少錢了,但改善性需求手里還有大把的子彈,只不過他們現在被政策限制住了而已。
所以,接下來的一二線城市,解除限購、限貸是大勢所趨。
一旦解除,將可釋放大量的改需購買力。這力度,可遠比擠牙膏式的剛需猛多了。
同樣,最近呼聲很高的降低存量房利率也有可能成為現實。
那些2018-2021年底上車,利率在6%以上站崗的人,一旦利率下降到4.1%,將近2%的利息差,又可釋放大量的購買力……
所以,永遠不要低估我們的政策工具箱。牌,還有,而且很多。
不過還是要再次強調,2023年是非常關鍵的一年,大家一定要合理的配置房產,千萬不要盲目亂買。